汉语拼音 | Qi ye lian
|
傣药名 | 当剁
|
别名 | 埋发闷批
|
中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红花鹅掌柴的茎、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红花鹅掌柴 Schefflera rubriflora Tseng et Hoo
乔木,高约7m。小枝粗壮,疏生星状绒毛,髓实心。掌状复叶,小叶7~8;叶柄长 25~35cm,无毛;小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中央的较大,两侧的较小,先端尾状渐尖,略呈铲刀状,基部钝形至圆形,全缘;中脉上面平坦,下面比上面明显,网脉两面均不明显。圆锥花序顶生,主轴几无毛,长 30cm以上;伞形花序总状排列在分枝上,直径2cm,有花10~20朵;总花梗长l~2cm;苞片2枚,卵形,长l~2mm;花梗长5~6mm,小苞片小,卵形;花长约4mm,淡红黄色,平时棕红色;花瓣5,长三角形,长约3mm,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4.5mm,子房8~9室,花柱合生成短柱,长约lmm,柱头不明显。果实球形,直径约3mm,无毛;宿存花柱长约1.5mm,柱头有不明显的裂片8~9;花盘扁平。花果期秋季。
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谷雨林中。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多用鲜品。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苦,性平。有小毒。入水、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利胆退黄,除风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外用:茎、叶鲜品,30~50g,捣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