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辣八
|
年份 | laih bac
|
别名 | |
来源 |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根及种子。
|
形态特征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地上部分被糙毛。直根圆锥状或圆柱状,肉质,表面白色。基生叶羽状分裂,长8~20厘米,宽3-5厘米,顶裂片卵形,侧裂片向基部渐小,长圆形,边有锯齿。花淡紫红色或白色;总状花序顶生。长角果圆柱形,长1.5~3厘米,在种子间缩小,顶端渐尖成喙;种子卵形,红褐色。花期3-6月,果期5~8月。
|
生态分布 | 各地栽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全国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冬季采根鲜用;第二年夏季采种子,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辛,性凉。
|
功效 | 消食,清热解毒,宽胸下气,化痰止咳,通便。
|
传统应用 | 治食积胀满、咳嗽痰多、吐血、衄血、偏正头痛、痢疾、热淋、砂淋。
|
用法用量 | 鲜根30~90克,取汁饮或煎汤服;外用适量捣敷。种子5~10克,水煎或研粉用。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芥子碱和脂肪油30%[1],油中含大量的芥酸及亚油酸,亚麻酸[2],还含菜子甾醇和22-去氢菜油甾醇[3]。另含莱菔素[4]。
|
药理 | 1.抗菌作用 莱菔子的有效成分莱菔素,在1mg/ml浓度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6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 2.降压作用 菜菔子的醇提取物降压效果最好,从乙醇的提取物中分得的芥子碱硫酸氢盐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3,4]。 3.对胃和小肠运动的影响 各种莱菔子不同炮制品均有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和抑制小白鼠胃排空的作用。有提高离体豚鼠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的作用和降低胃底部纵行肌紧张性的作用。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免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对胃和小肠运动的影响,生品的作用均弱于炒品和老品[5]。 4.其他作用 莱菔子的提出物β-谷甾醇,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此成分还能治疗人体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6]。变种Raphanus sativus L.var.major的提取物,长期饲喂大鼠,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7]。 5.毒性 莱菔子水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27.4(123.8~131.1)g/kg,动物多于给药后1h以内惊厥而死。大鼠每日灌服100g/kg、200g/kg及400g/kg,持续3星期,未见明显毒性[8]。莱菔素静注10mg可引起小鼠死亡[9]。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687。 [2]Yoshiyuki Toyama,et al.C A,1947,41:2917a. [3]Matsumoto T,et al.Phytochemistry,1983,22(8):1830. [4]Geo Ivanovics,et al.C A,1947,41:7445i. |
药理参考文献 | [1]Ivanorics G,et al.Nature,1947,160:297.
[2]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3]李淑子等:《中草药》,1985,16(4):180。
[4]王维兰等:《中草药》,1987,18(3):101。
[5]李文惠等:《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2):47。
[6]王长岱等:《陕西新医药》,1979,8(11):50。
[7]Makhkamov G M,et al.C A.1966,64;14532b.
[8]第四临床学院中心研究组:《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78,(1):37。
[9]旋波等:《中草药》,1990,21(10):457。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