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麻丢铃美
|
年份 | mah diun lengh hmei
|
别名 | |
来源 | 防己科植物天仙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藤茎。
|
形态特征 | 常绿木质藤本。根圆柱形,微扭曲,有沟槽和淡黄色突起皮孔,和茎断面黄色,有菊花纹。单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尖,基都圆形,全缘,基出脉3,叶柄基部膨大。花单性异株,总状花序复组成圆锥状花序腋生,雄花雄蕊6或3,花丝棒状;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3室。核果长椭圆形,顶端有花柱痕,有种子1颗。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密林中。产于广西钦州、南宁、百色、柳州地区各县市;分布云南、广东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冬季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温。
|
功效 | 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祛风除湿。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4.5~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黄藤根含黄藤内酯[1]、掌叶防已碱、药根碱、伪非洲防已碱[2]、黄藤素甲、黄藤素乙[3]。
|
药理 | 1.抗真菌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黄藤生物碱对柯氏表皮癣菌等12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动物实验中,对白色念珠菌浅部或深部感染,均有良好疗效[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刘润民等:《药学学报》,1981,16(6):479。 [2]刘润民等:《南京药学院学报》,1982,(2):77。 [3]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化本草纲要》(第一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72。 |
药理参考文献 | [1]丛克家等:《中草药》,1980,11(12):558。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