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医药 >> 正文:庭切 -瑶药田七药物说明书
    

庭切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庭切
年份
dienh cietc
别名
田七
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ex C.Y.wu et K.M.Feng.的根。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芦头)短,具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纺锤形,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有分枝,表面有疣状突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高30~60厘米。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小叶3~7片,中央小叶最大,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8~10厘米,宽2.5~3.5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都圆形至宽楔形,边有锯齿,两面脉上有疏刚毛。花淡黄绿色,5数;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态分布
栽培,产于广西田东、德保、靖西、那坡、蒙山等县市;分布于云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根茎在大暑和冬至前采收生长3年以上的根和根茎,洗净,剪去根茎、侧根,分别晒揉,抛光至干备用。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滋补强壮。
传统应用
治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恶露不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5~3克,水煎服或研粉开水冲服;外用药粉适量撤撒或水调敷。
方例
1.跌打内伤 庭切(田七)6克,猛老虎(白花丹)、叶凡台(何首乌)各15克,毛老虎(黄杜鹃)6克,鸭灶咪(牛膝)30克,上山虎(海子)、下山虎(白珠树)、黑节风(蒴藋)各30克,米双1000毫升浸泡后用。另用螃适量焙干研粉,每次用9克,以药酒30毫升冲服,每天2~3次。 2、吐血、衄血、便血、血尿 庭切(田七)3克,中亮(棕榈)陈棕毛炭、朴背炭(血余炭)各2克,研细末,温开水冲服。 3.蛇、虎咬伤、无名肿毒初起 庭切(田七)适量,磨酸醋取浓汁涂患处。蛇、虎咬伤并用庭切(田七)粉9克,洗米水冲服。
化学成分
三七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从根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d、-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参皂甙Rf,三七皂甙-R1、-R2、-R3、-R4、-R6、-R7,绞股兰甙ⅩⅦ[1-5];从块状根茎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4];从绒根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g1、 Rh1和达玛-20(22)-烯-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甙[6,7]等。从芦头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d、Re、Rg1、Rg2、Rh1,三七皂甙民R1、R2、R4[8]。又从根的水溶性部分中分得止血的有效成分田七酸,又称三七素,为一种特殊氨基酸,其结构为β-N-草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含量达0.90%,同时还分得它的旋光异构体β-N-草酰基-D-α-β-二氨基丙酸,也有止血活性,但含量甚微[9];还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为7.73%[10]。根还含抗癌多快成分:人参炔三醇[5]。根的挥发油中含有:α-和γ-依兰油烯,香附子烯,α-、β-和γ-榄香烯,γ-和δ-毕澄茄烯,α-古芸烯,α-、β-及δ-愈创木烯,α-(王古)(王巴)烯,β-毕澄茄油烯,丁香烯,α-柏木烯,花侧柏烯,1,9,9-三甲基-4,7-二亚甲基-2,3,5,6,7,8-六氢薁1,1,5,5-四甲基-4-亚甲基-2,3,4,6,7,10-六氢萘,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8-二甲基-5-乙酰基双环,癸-1,8-二烯,1,10-二甲基-2-酮基-7-乙炔基十氢化萘,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十七碳二烯酸甲醋,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乙酸,庚酸,辛酸,壬酸,棕榈酸,异丙烯基苯,苯乙酮,十八碳二烯酸,壬-3-烯-2-酮,环十二碳酮,反式-2-王烯醛,十三烯,辛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一一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α,α一二甲基苯甲醇,2,2,2-三氧基乙醇,1-甲基-4-丙烯基环己烷,1-甲氧基乙基苯[11,12]。从绒根中分得黄桐类成分:槲皮素以及槲皮素和木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所成的甙。还有β-谷甾醇,胡萝卜甙,蔗糖[6]。从根中还得到具有活性的三七多糖A,系一种阿拉伯半乳聚糖[13]。又含、铜、钻、锰、、镍、钒、钼、氟等无机元素[14]。
药理
1.对血液与造血系统的作用
(1)止血作用  三七有较强的止血作用。麻醉犬灌三七粉后,自颈动脉放血,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10%三七注射液0.5ml腹腔注射,100%三七溶液灌胃或三七培养细胞粉混悬液灌胃,均可缩短小出血及凝血时间[1,2]。
(2)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  三七总皂甙能抑制ADP诱导的家血小板聚集反应,人参三醇型皂甙的该作用比总皂甙强,而人参二醇型皂甙则无此作用[3]。三七总皂甙可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提高,减少血栓烷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4]。
(3)造血作用  熟三七对小鼠、大鼠和家兔失血性贫血均有治疗作用[5,6]。三七总皂甙对小鼠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脾结节细胞中粒、红二系细胞的有丝分裂活跃,脾脏重量增加,表明三七的造血作用途径之一是影响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增殖的结果[7]。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影响  三七总皂甙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和频率依赖性,其负性频率作用与阻断慢钙通道有关[8]。静脉注射三七总皂甙,能对抗由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效应[9]。
(2)对血压的影响  三七根总皂甙能明显降低犬动脉血压和总外周阻力[10]。根醇提取物灌流后肢、兔耳、后肢及肾血管时,低浓度使血管扩张,此作用可被肾上腺素麦角胺所拮抗,但高浓度时反使血管收缩[11-13]。
(3)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七总皂甙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三七总皂注射液对静注毒毛花苷G或毒毛花苷K诱发的犬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与昨多卡因相近[14]。
(4)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三七总皂甙每日100mg/kg腹腔注射8星期,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免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15]。
(5)对脑缺血的影响  三七总皂甙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血流量[16]。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可使皮质脑电图严重抑制,皮质组织水、钠含量增多,脑静脉血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增高,超微结构证明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及缺血性改变。静脉注射三七总皂甙100mg/kg,上述指标均有改进,说明三七皂甙对不完全性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17]。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三七根中提得的单体皂甙之一,三七皂甙E1(即人参皂甙Rh1)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可使动物安静,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安钠有协同作用,能对抗咖啡因苯丙胺的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表明三七皂甙E1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18]。
(2)镇痛作用  三七中的镇痛成分主要为三七皂甙Rb组,而Rg组无止痛作用,这与人参总皂甙中Rb组具镇痛作用的报道一致,吗啡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能阻断Rb组皂甙的镇痛作用[19-21]。
(3)对神经系统的其他作用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继发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理可能在于其能增加脊髓伤区供血,改善微循环,具有钙离子拮抗剂样作用及明显抗氧化作用[22]。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七总皂甙160mg/kg可使小鼠溶血空斑数增加92%,还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23]。能显著增加大鼠泡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白细胞移行指数[24]。三七总皂甙也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小鼠每日皮下注射三七总皂甙160mg/kg,连续4d,可使溶血空斑形成数明显地增加,提示三七总皂甙有提高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23]。三七多糖对正常豚鼠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中华眼镜蛇毒抗补体因子(CVF)处理后的豚鼠低补体状态连续腹腔注射50mg/kg5~8d后有一定恢复作用[25]。三七中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成分,主要是三七总皂甙和三七多糖(如三七多糖A)[26-28]。
5.对肝功能的影响  三七总皂甙对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使大鼠三磷酸腺苷酶、5-核苷酸酶活性增强、三酰甘油明显降低[29]。三七总皂甙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大鼠离体灌流肝具有保护作用,可使肝灌流量增加,降低灌流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其保肝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改善肝内微循环有关[30]。
6.抗肿瘤作用  三七皂甙Rb1 120μg/ml能使培养的肿瘤细胞92%受到抑制,而培养的正常细胞只有29%受到抑制,Rd对培养的瘤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31]。皂甙Rh2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长,呈浓度依赖关系,并能使癌细胞再分化诱导逆转成非癌细胞[32]。在黑色素瘤和人类红细胞的培养中,将皂甙Rh2掺入细胞膜后,测定细胞偏振度的改变,发现细胞的流动性得到了改善,这种效应可能与癌细胞的逆转作用有关。
7.毒副反应
(1)急性毒性  三七乙醇提取物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836mg/kg±17mg/kg[11]。生三七总甙小鼠静注的LD50为110.67mg/kg±14.0mg/kg,熟三七总皂甙小鼠静注的LD50为105.33mg/kg±58.6mg/kg[33]。但有实验证明熟三七总皂甙对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3451mg/kg±650mg/ks,小鼠静注LD50为33mg/kg±32mg/kg[5]。与上有差异,还有人认为三七总皂甙小鼠静注LD50为447mg/kg[34]。三七根总皂甙小鼠颈背皮下注射LD50为1667mg/kg[37]。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1LD50为1208mg/kg[35]。豚鼠静注Rb1LD50为498mg/kg[36]。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LD50为1250mg/kg[35]。口服LD50>5000mg/kg,静注LD50为396mg/kg[37]。三七急性毒性剂量范围,随着实验条件不同,差异较大。
(2)长期毒性  三七粉1g/kg、三七皂甙0.4g/kg分别给兔灌胃,每日1次,7d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1d,连续4疗程,除三七粉组血糖有一定降低外,对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凝血时间、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脂及β-脂蛋白均无明显影响[38]。兔每日喂饲三七绒根700mg/kg~800mg/kg,连续2月,外观正常,血、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组织检查以及心电图均无异常[11]。可见,三七毒性较低,长期用药基本无副反应。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真田修一等:《生药学杂志》(阳),1978,(32):96。
[2]伍明珠等:《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9。
[3]Zhou J,et al.Chem Pharm Bull,1981,29(10):2849.
[4]MatsuuraH,et al.Chem Pharm Bull,1983,31(7):2281.
[5]赵平等:《云南植物研究》,1993,15(4):409。
[6]魏均娴等:《药学学报》,1980,15(6):359。
[7]魏均娴等:《药学学学报》,1985,20(4):288。
[8]杨崇仁等:《药学通报》,1985,20(6):337。
[9]小菅卓夫等:《药学杂志》(日),1981,101(7):629。
[10]鲁歧等:《中成药研究》,1988,(9):34。
[11]鲁歧等:《药学通报》,1987,22(9):528。
[12]鲁歧等:《中草药》,1988,19(1):5。
[13]Ohtani K,et al.Planta Med,1987,53(2):166.
[14]王世民等:《山西中医》,1989,5(2):42。
药理参考文献
[1]刘贺之等:《药学通报》,1982,17(6):362。 [2]胡月娟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61。 [3]张山苗等:《中山医学院学报》,1984,5(1):71。 [4]Namba T,et al.Chem Plarm Bull,1973,21:459. [5]黎光南等:《中成药研究》,1982,(1):31。 [6]陆小青等:《云南医药》,1982,3(5):306。 [7]祝彼得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6):27。 [8]伍杰雄等:《中国药理学报》,1988,9(5):409。 [9]苏善国等:《昆明医学院学报》,1994,15(1):56。 [10]陈植和等:《药学学报》,1983,18(11):818。 [11]苏雅等:《药学学报》,1979,14(6):321。 [12]Chien-Tung Hsu.Jap J Pharmacol,1956,6(1):18. [13]Chien-Tung Hsu.《医学中央杂志》(日),1956,126:209。 [14]李丹石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4(4):28。 [15]石琳等:《中国药理学报》,1990,11(1):29。 [16]伍杰雄等:《中国药理学报》,1992,13(6):52。 [17]李麟仙等:《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109。 [18]雷伟亚等:《中草药》,1986,17(1):15。 [19]王俐文等:《贵州医药》,1983,(1):14。 [20]Nabata N.Japan J Pharmacol,1973,23(1):29. [21]朱惠兰等:《中药材》,1989,12(9):36。 [22]舒钧等:《昆明医学院学报》,1993,14(4):9。 [23]郝朝庆等:《中成药研究》,1986,(8):31。 [24]李伟等:《广西医学》,1986,8(1):1。 [25]吴耀生等:《广西医学院学报》,1991,8(3):187。 [26]Mizutani K,et al.J Pharmacobio-Dyn,1985,(8):5. [27]王嘉明等:《中国医药学报》,1989,4(4):269。 [28]Ohtani K,et al.Planta Med,1987,53(2):166. [29]张良等:《昆明医学院学报》,1989,10(2):28。 [30]李喆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11。 [31]佐藤昭彦:《第5回天然药物の开发と应用シンボヶム》,1984:70。 [32]黄君成等:《药学进展》,1989,13(1):22。 [33]张宝恒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21(1):22。 [34]宋烈昌等:《云南植物研究》,1981,3(2):189。 [35]Kaku T,et al.Arznei Forsch,1975,25(4):539. [36]斋藤祥:《代谢和汉药临时增刊号》(日),1973,10(5):556。 [37]Hyo W B.Korea Ginseng.Research Institute Republic of Korea.1978:146. [38]阴健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8。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