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界随表
|
年份 | gaih nduiv biouv
|
别名 | 驳筋树、青竹藤、鸡腿果、藤黄皮
|
来源 | 夹竹桃科植物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Champ.ex Benth.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常绿粗壮木质藤本,有乳汁;幼枝、嫩叶、叶柄、花序被短柔毛,老时全脱落。单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为椭圆状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全缘,侧脉到叶缘网结。花白色,合生,5裂;聚伞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花序梗、花梗、苞片、小苞片、花萼、花冠均疏生短柔毛。浆果肉质,椭圆形,熟时橙黄色,顶端尖;种子多数,无种毛。花期4~9月,果期6月至次年3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地疏林中或山坡路旁、山谷水沟边。产于广西武鸣、上林、南丹、罗城、忻城、金秀、桂平、平南、容县、岑溪等县市;分布于广东、贵州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微酸、涩,性凉。
|
功效 | 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补肺,通乳。
|
传统应用 | 治风湿痹痛、风湿性心脏病、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或浸酒服。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从尖山橙的全植物中分离得到15种生物碱:11,19(R)-二羟基他波宁[11,19(R)-dihydroxy tabersonine],11-羟基-14,15α环氧他波宁,Nb-氧化攀援山橙碱,攀援山橙碱,摩洛斯堪多灵碱,10-羟基攀援山橙碱,柯蒲木宁碱,15α羟基柯蒲木宁碱,印度鸭脚树碱,他波宁,11-甲氧基他波宁,11羟基他波宁,土波台文碱,长春尼宁,去乙酰基匹克拉林碱[1]。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周韵丽等:《化学学报》,1992,50:96。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