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成累荒
|
年份 | cingh leiz nquiang
|
别名 | |
来源 | 报春花科植物星宿草Lysmachia fortunei Maxim.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无毛,高30~70厘米,具根状茎。茎有黑色细点。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宽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1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进全缘。花白色;总状花序长,柔弱,顶生。蒴果球形,顶有一宿存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田野、路边、耕地上及溪边草丛中。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台湾、湖南、湖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苦,性微寒。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尿除湿,调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或研粉,每次用3~6克配猪瘦肉蒸服;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摁贝素,紫金牛醌三十烷醇及2,5-二羟基-3-烷基苯醌类衍生物[1],还含有三叶豆甙,金丝桃甙,异鼠李素-3-半乳糖甙,芸香甙,槲皮素-3-鼠李糖基(1→2)半乳糖甙[quercetin-3-rhamnosyl-(1→2)galactoside]异鼠李素-3-刺槐二糖甙,毛里求斯排草素及两种新黄酮醇甙,即槲皮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2,6-dir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和异鼠李糖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2,6-di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2]。
|
药理 | 1.对肝脏作用 本品10g/kg、5g/kg灌胃,连续7d,能明显降低CCl4肝损伤大鼠升高的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低肝脏三酰甘油含量。以25g/kg、10g/kg灌胃,连续9d,能增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小鼠肝糖原含量。以25g/kg、10g/kg灌胃,以10g/kg、5g/kg皮下注射,对α萘异硫氰酸酯造成的黄疸型小鼠的总胆红素升高,均有明显降低作用[1]。 2.抗炎作用 经临床观察,丝虫性急性淋巴管炎发作期患者经本品治疗后,在1d内有66.6%病例体温恢复正常,3d内全部病例体温正常。局部炎症消退时间平均为39.9d,说明有治疗效果。经1年半后复查说明,现用剂量不能控制远期复发及减轻发作症状[2]。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方乍浦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2):739。 [2]Yasukawa K,et al.Phytochemistry,1989,28(8):2215. |
药理参考文献 | [1]陈莉萍等:《中国药理学会通讯》,1995,12(3);23。
[2]《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渐江药用植物志》(下册),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83。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