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鸡肠风
|
年份 | jiaih gaangh buerng
|
别名 | 巴戟
|
来源 |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状茎。
|
形态特征 | 缠绕或攀援藤本,长1~3米。根肉质肥厚,圆柱形,常收缩成串珠状。单叶对生,长圆形,长6~14厘米,宽2.5~6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全缘,下面脉腋有柔毛;托叶鞘状。花白色;伞形花序由3至多个头状花序组成,每个头状花序有花2~10朵。聚合果近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谷、溪边或山坡林下,有栽培。产于广西防城、上思、横县、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福建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冬春季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性微温。
|
功效 | 补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6~12克,水煎或浸酒服。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1.强壮作用 小鼠灌胃给予巴戟天水煎剂每日20g/kg,连续11d,使小鼠体重显著增加,游泳时间显著延长,有促进体重增长和增强抗疲劳能力的作用。给甲基硫氧嘧啶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小鼠,每日灌服煎剂0.6g/kg,连续给药1个月,能增加小鼠的耗氧量,并使脑中升高的M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恢复正常[1]。 2.抗炎作用 按改良的Rudas法,给大鼠灌服巴戟天温浸剂50g/kg,或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0g/kg,连续10d(术前给药3d,术后7d),对塑料环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去肾上腺幼龄大鼠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作用[2]。提示巴戟天无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口服巴戟天水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作用,其活性可能由于垂体-肾上腺皮质受到刺激作用所致[3]。 3.升白细胞作用 幼龄小鼠灌胃给予巴戟天煎剂每日20g/kg,连续10d,能升高血中白细胞,对60Co照射小鼠血中白细胞增加尤为明显[1]。 4.对附性器官的影响 雄性去势幼龄大鼠灌胃给予巴戟天煎剂每日30g/kg,连续15d,对精液囊、前列腺、包皮腺和提肛肌重量均无明显影响[1]。提示巴戟天无雄激素样作用。 5.其他作用 幼龄小鼠每日灌服巴戟天煎剂20g/kg,连续给药10d,能抑制小鼠胸腺萎缩[1]。但另有报道,给幼龄小鼠每日灌服巴戟天煎剂及醇提液60g/kg,或腹腔注射温浸剂10g/kg,均能引起小鼠胸腺萎缩[2]。 6.毒性 小鼠灌胃给予巴戟天水煎浓缩液,每日4次,累积剂量提高到250g/kg,观察72h未见动物死亡。采用体外SOS比色分析法测定对大肠杆菌PQ37菌株的DNA作用,结果表明巴戟天煎剂对大肠杆菌SOS应答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巴戟天无诱变或致诱变的遗传毒性[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王燕芳等:《植物学报》,1986,28(5):566。 [2]周法兴等:《中药通报》,1986,11(9):554。 [3]杨燕军等:《药学学报》,1992,27(5):358。 [4]李赛:《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675。 [5]陈玉武等:《中药通报》,1987,12(10):613。 [6]李赛等:《中国医药学报》,1987,2(4):221。 [7]李赛等:《中药通报》,1988,13(2):17。 |
药理参考文献 | [1]乔智胜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415。
[2]沈道修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3):192。
[3]贺玉琢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6):368。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