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白背风
|
年份 | baec buex buerng
|
别名 | |
来源 | 马钱科植物狭叶醉鱼草Buddleia asiatica Lour.的根、叶、花。
|
形态特征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茎圆柱形,有节,节处稍扁,密被白色绒毛。单叶对生,披针形,长5~17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进全缘或有细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总状花序单个或多个聚生再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枝上部叶腋;花萼钟状,4裂,被毛;花白色,合生,4裂。蒴果卵形、种子小。花期2~3月,果期5~6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河边、沟旁。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台湾、福建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株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碎晒干备用。花春季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
|
功效 | 有小毒。祛风活络,散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驳骨,止血,除湿止痒,祛腐生新。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0~90克,水煎或酒煎服;外用捣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1.丹毒 白背风(驳骨丹)全株15克,水煎服。
2.脾虚腹胀 白背风(驳骨丹)根60克,水煎早晚2次分服。
3.痰饮哮喘 白背风(驳骨丹)花适量,研细末,调米糊制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开水送服。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Gupta,Y C,et al.Fitoterapia,1981,52(5):235. [2]Garg S C,et al.C A,1992,117:147192q.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孕妇忌服。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