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十八钻
|
分类 | 槟榔钻
|
年份 | borngh lorngh nzunx
|
别名 | 大活血、血藤
|
来源 | 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01iv.)Rehd.et Wils.的茎。
|
形态特征 | 落叶木质藤本。老茎圆柱形,扭曲,褐色,有沟纹或瘤点,横切面有放射状花纹,鲜断面有红色液汁渗出。叶三出复叶,叶柄长5~10厘米;顶生小叶菱形或卵形,长4~14厘米,宽3~9厘米,顶端钝,基部楔形,边全缘;侧生小叶斜卵形,两侧不对称,叶脉红色。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单性异株,花萼、花瓣及雄蕊各6。浆果卵形,肉质,熟时暗蓝色,可食。种子1枚,卵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疏林或山沟两旁林缘处。产于广西金秀、恭城等县市;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涩,性平。
|
功效 | 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清热消肿,行气止痛。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浸酒搽或水煎洗患处。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1.抑菌作用 用平碟法试验,2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极敏感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1]。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王兆全等:《中草药》,1982,13(3):103。 [2]李珠莲等:《中草药》,1984,15(7):297。 [3]韩桂秋等:《药学学报》,1986,21(1):68。 [4]李珠莲等:《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8,15(1):68。 [5]胡天喜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9):28。 |
药理参考文献 | [1]遵义医学院附院:《新医药资料》,1971,(11):2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