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九牛
|
分类 | |
年份 | luoc juov nqungh
|
别名 |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稍木质大藤本。根圆柱形,稍肉质。茎缠绕状,圆柱形,被糙短毛,节明显,略膨大。单叶对生,宽卵形,长12~18厘米,顶端尖到渐尖,基部耳状心形,边波状至有浅裂片,有3~5条掌状脉,两面被糙毛。花冠长5~8厘米,蓝色、淡黄色或外面近白色,1~2朵腋生或为下垂总状花序;小苞片2,初合生,后一侧裂开似佛焰苞状;花萼退化为一狭环。蒴果下部近球形,上部收缩成长喙,形似鸦嘴。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疏林下或栽培。产于广西宁明、龙州、隆安、来宾、柳州、阳朔、平乐、钟山、贺州、岑溪、容县、陆川等县市;分布于广东、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微辛,性平。
|
功效 | 舒筋活络,消肿散结,接骨。
|
传统应用 | 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
用法用量 | 根、茎15~60克,水煎或浸酒服,或外洗;叶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