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入山虎 -瑶药入地金牛、金牛公、两药物说明书
    

入山虎

  
一级分类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二级分类
五虎
分类
入山虎
年份
cuatqv gemh ndomh maauh
别名
入地牛、金牛公、两边针、上山虎花椒
来源
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根茎。
形态特征
常绿水质藤本。茎、枝及叶轴背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有皮刺,但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1片,对生,卵形、卵状长圆形,长4~11厘米,宽2.5~6厘米,顶端短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近全线或具微波状齿,无毛,上面有光泽。花单性,白色,花萼、花瓣及雄蕊均4,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果近球形,熟时红色或紫色,表面有细小腺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态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沟密林中。产于广西邕宁、龙州、防城、博白、容县、桂平、平南、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扎成捆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小毒。
功效
祛风活血,醉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传统应用
治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痛、腹痛、牙痛、咽喉肿痛、感冒头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9克,水煎或浸服(蛇伤可用率30克);外用药酒搽或鲜根适量捣敷。
方例
1.牙痛 入山虎(两面针)、扁化别(细辛)、金线风(粉叶轮环藤)根各等量,研细末,取适量放人牙痛处。 2.麻醉止痛 入山虎(两面针)、扁化别(细辛)、罗雷朗(九里香)根各适量,用米三花酒浸泡过药面,15天后可用,取药酒外搽局部,用于骨折复位止痛。 3.毒蛇咬伤 入山虎(两面针)根30克,水煎服或研末,每次用9克,开水冲服,另用药粉适量调洗米水外敷伤口周围。
化学成分
茎皮含生物碱:光叶花椒碱,光叶花椒酮碱,6-甲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氧化白屈菜红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红碱,阿尔洛花椒酰胺,鹅掌揪碱,博落回醇碱,德卡林碱,氧化特日哈宁碱,全缘叶花椒酰胺,异阿尔洛花椒酰胺[1]。又含木质素:左旋细辛素,左旋芝麻素,左旋丁香树脂[1],还含香豆精成分:栗树皮素二甲醚[1]。又含甾醇:β-谷甾醇[1]。根和根皮中含光叶花椒碱,白屈菜红碱,异崖椒定碱[2]’,氯化光叶花椒碱,光叶花椒酮碱,二氢光叶花椒碱,氧化白屈菜红碱,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去-N-甲基白屈某红碱,6-甲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α-别隐品碱,茵芋碱[3,4],7-去甲-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6-二氢白屈菜红碱,6-乙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4],根茎含香叶木甙[5]。果实和叶含挥发油[6]。
药理
1.镇痛作用  根中分离出的一种褐色油状物(N-4),小扭体反应实验表明,30mg/kg腹腔注射有显著镇痛作用;K+透入测痛试验表明,40mg/kg腹腔注射,与给药前相比可显著提高痛阈[1]。从两面针中提出的一种单体(结晶-8)10mg/kg腹腔注射可抑制小鼠扭体反应,8mg/kg~20mg/kg腹腔注射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200μg/kg脑室注射亦叶明显提高大鼠痛阈。其镇痛作用可被利血平对抗,而不会被丙烯吗啡拮抗,东莨菪碱、毒扁豆碱氟哌啶醇并不影响结晶-8的镇痛作用,表明其镇痛作用具有中枢性,与吗啡受体无关,但与脑内单胺类介质有关[2,3]。另有报道,两面针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光叶花椒碱有关[4]。
2.镇静作用  两面针提取物N-4,50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40mg/kg和60mg/kg腹腔注射,与阈下剂量的成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按临床拟用剂量的10倍和20倍给犬注射也见镇静作用;40mg/kg腹腔注射,5min后使犬呼吸减弱、减慢,20min后恢复正常[1]。
3.诱发僵住症作用  两面针结晶-8给小鼠20mg/ks~40mg/kg皮下注射,或10mg/kg~40mg/kg腹腔注射,或给大鼠20mg/kg腹腔注射,经丝网悬吊法试验,均可诱发僵住症,其强度比氟哌啶醇弱。此僵住症可被多巴胺(DA)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增强,被DA受体激动剂(去水吗啡)拮抗;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断剂(印防已毒素或bicuculine)诱发的小鼠惊厥无明显影响,提示结晶-8诱发的动物僵住症可能与脑内黑质-纹状体内的DA-Ach-GABA-DA环路中的DA有关,与GABA无关[5]。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氯化光叶花椒碱和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有明显强心作用[6]。氯化光叶花椒碱10mg/kg、15mg/kg或20mg/kg在60min内给麻醉犬静滴,使心率、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明显增加,但对血压及循环和全身循环的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7]。另有报道,氯化光叶花椒碱对家兔有降血压作用[8]。
5.解痉作用  结晶-8于1×10-6g/ml~1×10-4g/ml浓度时,对正常豚鼠离体回肠无明显影响,但对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及组胺所致收缩有松弛作用。结晶-8可能对肠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2]。两面针成分N-4在1×10-5g/ml时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也有明显拮抗作用[1]。
6.抗癌作用  氯化光叶花椒碱20mg/kg腹腔注射,在26h内使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肥大细胞比例增加;在48h内能明显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并表明细胞被阻滞于G2期。当剂量达40mg/kg时,对S期细胞也有一定杀伤作用。其抗癌机制可能抑制DNA合成,而对RNA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9]。光叶花椒碱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在剂量为4mg/kg时对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09%和36%;对Lewis肺癌和人体鼻咽癌也有作用[10]。另有报道,氯化光叶花椒碱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279%,对小鼠肝癌腹水也有效[11]。近有报道光叶花椒碱能与模板底物的A:T碱基对相互作用,强烈抑制肿瘤病毒的RNA逆转录酶和小鼠胚胎DNA多聚酶的活性[12,13]。光叶花椒碱为拓扑异构酶Ⅰ的功能抑制剂,与青树碱相同,可稳定小牛胸腺拓扑异构酶Ⅰ和DNA形成的共价二元复合物。在0.15μmol/L~0.3μmol/L时即有效。光叶花椒碱可抑制拓扑异构酶Ⅰ介导的使pSP64质体DNA超螺旋松开的作用,且比喜树碱更有效;但与喜树碱不同,光叶花椒碱也能介导B型DNA的展开并与之直接结合[14,15]。两面针所含其他生物碱也有一定抗癌作用,如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艾氏腹水癌具有抗癌作用[6]。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145%,并能延长小鼠的寿命[11]。白屈菜红碱甲醇化物在体外对KB的细胞毒作用浓度为4μg/ml~5μg/ml[10]。
7.抗菌作用  两面针的乙醇提取液(1:1),对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6]。
8.其他作用  香叶木甙有明显抗炎作用,腹腔注射给药抗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的ED50为100mg/kg[17]。两面针结晶-8对小鼠血浆cAMP和cGMP的含量无明显影响[18]。两面针根水提取物用于腹部浸润麻醉时,2~6min出现局部麻醉作用[19]。
9.毒性  两面针褐色油状物(N-4)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66±15)mg/kg;两面针结晶-8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8.04mg/kg土8.36mg/kg[1,2]。灌胃给药N-4,大剂量(20倍于临床)和小剂量(10倍于临床)3d,观察7d,见大剂量给药组狗较为安静[1]。实验表明,氯化光叶花椒碱和N-甲硫酸光叶花椒碱均无诱变性[20]。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Hisashi Ishii,et al.《药学杂志》(日),1984,104(10):1030.
[2]Fang Sheng Ding,et al.JOrg Chem,1993,58(19):5025.
[3]黄治勋等:《化学学报》,1980,38(6):535。
[4]王玫馨等:《药学通报),1981,16(2):114
[5]陈元柱:《化学学报》,1989,47(11):1048。
[6]Arthur H R,et al.J Chem Soc,1956:632.
[7]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7。
药理参考文献
[1]曾雪瑜等:《中草药》,1980,11(5):220。 [2]曾雪瑜等:《药学学报》,1982,17(4):253。 [3]洪庚辛等:《药学学报》,1983,18(3):227。 [4]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59。 [5]曾雪瑜:《中草药》,1988,19(6):266。 [6]王玫馨:《药学通报》,1981,16(2):114。 [7]Hamlin R L,et al.C A,1997,87:145670z. [8]Addae-Mensah,et al.C A,1990,112;48468s. [9]樊亦军等:《中国药理学报》,1981,2(1):46。 [10]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4,772。 [11]黄治勋等:《化学学报》,1980,38(6):535。 [12]Sethi V S.C A,1976,85:137193q. [13]Sethi V S.C A,1977,87:145564t. [14]Tang S D,et al.J Org Chem,1993,58(19):5025. [15]Wang L K,et al.Chem Res Toxicol,1993,6(6):813. [16]温尚开:《中草药》,1995,26(4):215。 [17]Parrmar N S,et al.C A,1970,90:97620w. [18]曾雪瑜等:《广西医学》,1987,9(5):260。 [19]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二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88。 [20]Cheng C C,et al.C A,1978,88:98964g.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