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我一张纸,我会唤醒贝多芬重写一曲狂想曲;如果给我一块地,我会邀请你编写广州医疗城狂想曲。但是,你给的不是一张白纸,你给的不是一块空地。这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这是一块荆棘满园的地。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狂想曲吧。。。。。。
一、第一乐章——医疗资源的整合
这是医疗城概念的协奏曲。
1.创作的源泉——自然而成之景
东山口片区,坐拥20多家三甲,而且大多还是老三甲。除了省医,还有中山一院。另外,这里还是中山医的大本营,即使中山医早已被中大合并,名不在,但实体还在,曾经的存在并不能被磨灭。所以除了中山一院,稍远点还有中山肿瘤医院、眼科中心、口腔医院……弹丸之地,集聚这么多,而且还是广东省省内走在前端的老大哥,放眼广东,确实少有,也少见!目前已不仅仅辐射珠三角、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已经远至东南亚地区。
2.潺潺清泉——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城?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医疗城”?名称很重要,只有对新概念赋予科学而不华但有实的内容,才可能对“医疗城”的建设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管理。本来该区可以成为医学中心,并以中山医为核心,医、教、研、健、防,多位一体。但随着一种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需要,“大而全”的概念曾经席卷全国——大学兼并。随着中山医概念的退出,将现在的“医疗城”说成“医学城”就有点勉为其难。若说成健康医疗中心呢?似乎也与现在医改提出康复预防在社区又有点相悖。
可能有人会说“医疗城”的商业味浓些,如单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还是“医疗中心”贴切些,因为听上去更带专业化的色彩。如从旧城改造加医院整合可能这商业味不同那商业味。城,乃配套的后勤与生活设施齐备也,其附属产品也在其中;中心,乃医疗服务齐备和技术尖端也。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心”应该包含在“城”之中。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到目前为止,广州已经建立了大学城、科学城等多座“城”,这次这座新城又被赋予了神圣的责任——优化以东山口片区为核心的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城市医疗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促进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快速成长,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这座城将以何面貌和形式示人,也确实值得期待!厘清了概念,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谁不需经历生老病死,谁不用去医院?历史自然形成的此种景象,是要好好整合成医疗城了!倘若不整合,也似乎对不起广大老百姓了!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在于此,也要求要有所行动。
这么多的公立医院,有综合的,也有专科的,如何整合呢?有两个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其一,将该区域内的公立医院进行整合,但也要允许私人的、民营的医院积极参与,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城,服务百姓;其二,是整合,而非扩张!
关于公立医院的整合,首先要根据各院已有的资源情况进行功能的分工。比如,有的医院心血管技术已经比较完善,有的医院眼科专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有的医院对肿瘤的治疗远近闻名……那么,这些医院就继续承担这些方面的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固有的优势,将其做大做强。或者可以考虑将各院这些科室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团队,一方面是利用团队的力量将已有的专业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甚至可以朝着国际一流的方向迈进;一方面是推动城内医务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还有一方面是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其次是要将现有公立医院的私人产品剥离出来,交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来办。在目前的环境下,公立医院做私人产品性质的医疗服务各家医院都有,比如VIP服务,月子病房等,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也不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与实现。当然也由于其“公”字开头的金字招牌,一些民营医院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参与这场一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以期分到一杯羹,结果可想而知,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因此,将私人产品剥离出来,交给私人去做,公立医院只做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以及疑难杂症类的,既保证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医疗需求,又能做好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定位,民营医院也有发展空间,从而使得公立与民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不再磕磕碰碰,争夺资源,医疗市场真正形成,医疗资源实现有效合理的配置,患者也达到分流,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最后,还要避免现如今医改的显著标志——扩张,不断建新楼。医疗城的建立不像大学城,征地,10个高校另辟新校区,应对扩招;也不像科学城,要引进来,留下去。它是原本就存在,加之在城区,所以,立足当地,基于现状,寻求整合突破才是关键与重点,扩张是浮云,因为一没那样雄厚的实力,二也没地可扩,三老百姓会反对,会质疑。假如在一开始就没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医疗城的计划很可能开始不了,或者会步其他地方的后尘,建设不了了之,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