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
|
||||||||||||
药物类别: |
神经系统用药 | 所属类别: |
抗胆碱药 | |||||||||
药物名称: |
山莨菪碱 | 英文名称: |
Anisodamine | |||||||||
药物别名: |
|
|||||||||||
制剂/规格: |
|
|||||||||||
成份/化学结构: |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 M-胆碱受体阻断剂,不宜透过血脑屏障,本品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和血压下降的作用强度类似或稍弱于阿托品,同时也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其抑制分泌、散瞳、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均不如阿托品强,且极少引起中枢症状(兴奋)。本品口服不被胃肠道破坏,但吸收差,注射后迅速从尿中排出,无明显蓄积性。 | |||||||||||
药动学: |
口服吸收较差,注射后迅速从尿中排出。动物实验中,给大鼠静脉注射后,20分钟以肾脏的含量最高,35分钟以胰腺的含量最高。消除半衰期为50分钟,60%药量从尿中排出。 | |||||||||||
适应症: |
(1)感染中毒性休克,如暴发型流脑、中毒性痢疾等(需与抗菌药物等联用)。 (2)血管性疾病,脑血栓、脑栓塞、瘫痪、脑血管痉挛、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 (3)各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4)平滑肌痉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道痉挛等。 (5)其他疾病,如眩晕病、眼底疾病、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动脉血栓、突发性耳聋(配合新针疗法、小剂量穴位注射)。 (6)还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肺水肿、肾小球肾炎等。 |
|||||||||||
用法用量: |
肌注或静注,成人一般剂量5~10mg,1日1~2次,也可经稀释后静滴。用于: (1)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根据病情决定剂量。成人静注每次10~40mg,小儿0.3~2mg/kg,需要时每隔10~30分钟可重复给药,情况不见好转可加量。病情好转应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至停药。 (2)治脑血栓: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30~40mg。 (3)一般慢性疾病:每次肌注5~10mg,1日1~2次,可连用1个月以上。 (4)治严重三叉神经痛:有时须加大剂量至每次5~20mg,肌注。 (5)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每次静注10~15mg,每日1次。 口服:1日3次,1次5~10mg。皮肤或黏膜局部使用,无刺激性。 |
|||||||||||
不良反应: |
毒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较轻。副作用一般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情况,个别有心率加快和排尿困难等,多于1~3小时内消失。少数发生唾液腺肿胀,用量过大,可出现类似阿托品中毒症状。 | |||||||||||
相互作用: |
||||||||||||
注意事项: |
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忌用本品。 |
|||||||||||
疗效评价: |
临床观察:本品毒性小,对肝、肾等实质性脏器无损害。在应用本品治疗的同时,其他治疗措施不能减少(如抗菌药物的使用等)。若口干明显时可口含酸梅或维生素C,症状即可缓解。静滴过程中,若排尿困难,可肌注新斯的明0.5~1mg或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以解除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