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烷
|
|||||||||
药物类别: |
神经系统用药 | 所属类别: |
全身麻醉药 | ||||||
药物名称: |
氟烷 | 英文名称: |
Fluothane | ||||||
药物别名: |
|
||||||||
制剂/规格: |
|
||||||||
成份/化学结构: |
|
||||||||
药理作用: |
1.中枢神经系统 为强效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极为平顺迅速,但镇痛作用不佳。有扩张脑血管作用,使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 2.循环系统 氟烷麻醉时,血压随麻醉加深而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吸气内氟烷浓度有关。血压下降原因与氟烷直接抑制心肌,有轻度神经节阻滞使血管扩张等多种因素有关。 3.呼吸系统 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不引起咳嗽、喉痉挛,且有抑制腺体分泌及扩张支气管作用。氟烷使支气管松弛,易于控制呼吸,且咽喉反射消失早,有利于气管插管操作。 4.子宫 氟烷浅麻醉对子宫收缩无影响,麻醉稍深即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收缩无力,故不用于产科。 5.肝脏可发生较少但严重的肝损害,故再次施行氟烷麻醉时应间隔3个月以上。 |
||||||||
药动学: |
氟烷麻醉时经肺吸收很快,主要经肺排出,约有20%~46%在体内代谢排出,首先经肝脏微粒体酶的作用,把氟烷降解为三氟乙酸和溴化物等产物从尿排出。氟烷麻醉时最初10分钟吸收率约5~10ml/min,逐渐降至3~4ml/min。停止吸入后1分钟,呼出气的氟烷分压只有最高值的1/2,10分钟时仅存25%。但1小时后仍有15%,所以麻醉终了过度通气有利于氟烷的消除。 | ||||||||
适应症: |
氟烷适用于需用电灼、电刀的手术;糖尿病病人手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湿肺病人;出血较多需行控制性低血压者;各种复杂的大手术。为安全起见,多采用复合麻醉以减低氟烷浓度及剂量。 应采用半紧闭或全紧闭回路的装置给药,准确精密的蒸发器必不可少。吸入麻醉的诱导,成人吸气内氟烷蒸气浓度可逐渐增至3%,以此为限,维持中常用浓度为0.5%~1.0%,小儿酌减,浓度应结合病情及其他药物的应用随时按需调整,可用半开放回路(如Bain回路)或F型多用途回路完成麻醉。氟烷可并用50%~65%的氧化亚氮。 |
||||||||
用法用量: |
|||||||||
不良反应: |
1.中等深度全麻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就有抑制,镇痛效能差,骨骼肌松弛效能也差,再则能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用时应注意。 2.损害肝功能的危险潜在,不得反复吸入,前后二次用药,相隔应在3个月以上,肝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3.恶性高热 氟烷与氯琥珀胆碱并用,偶可发生恶性高热。 |
||||||||
相互作用: |
1.氟烷麻醉时并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2.氟烷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对去极化肌松药有拮抗作用。 |
||||||||
注意事项: |
1.心功能不全、休克病人及中毒性心肌损害者慎用或禁用。 2.急、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3.需并用肾上腺素者禁用。 4.难产或剖宫产病人禁用。 |
||||||||
疗效评价: |
本品全麻效能强,作用起效快,具有水果样香味,对黏膜刺激小;合理使用,能保持支气管扩张,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苏醒中没有严重的或持久的恶心呕吐,血糖不升高,呼吸和循环方面的并发症少;本品不会燃烧爆炸,适用于需用电刀或电灼的手术;便于控制性降压;适用于某些疑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尤其适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