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类别: |
抗肿瘤药 | 所属类别: |
生物反应调节剂 | |||||||||
药物名称: |
短棒菌苗 | 英文名称: |
Vaccinum Corgnebacterium Parvum | |||||||||
药物别名: |
|
|||||||||||
制剂/规格: |
|
|||||||||||
成份/化学结构: |
|
|||||||||||
药理作用: |
CP为一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其作用机制不太清楚,可能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活性加强。亦有认为系刺激B细胞增生,促进高效价IgM、IgG抗体的合成。动物实验表明,可使腹水型癌瘤的腹水减少,生存期延长,死亡率降低。一般认为CP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使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如腔内给药可引起胸膜反应,导致纤维化、粘连,减少和阻止胸膜渗出。瘤内注射还能增强局部放疗的效果。 |
|||||||||||
药动学: |
||||||||||||
适应症: |
1.肺痛、乳痛、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2.癌性胸水。 3.放射线或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
|||||||||||
用法用量: |
1.皮下注射或肌注 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处注射,一次3.5~4mg,可加等量体积的2%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每周2次。 2.皮内注射最好注射在淋巴结引流区内,每点O.5mg,共8点,后可增加到12点,两点相距1~1.5cm,l~2次/周。 3.静滴常用4~10mg,加人250~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1~4小时滴完。一般2~4周为一疗程,如有效可较长时间应用。 4.胸膜腔内注射对中等量或大量胸水者选用直径0.3cm硅胶管插管,将胸水引流尽后,可在胸膜腔内注入CP菌苗7mg NS20ml DXM5mg,然后夹住硅胶管,48小时后开放,如无胸水流出,可拔去硅胶管,拍胸片和B超检查胸水情况。中等量以下胸水选用直径0.15cm穿刺针抽液后,再注入上述药,48小时复查胸片和B超检查。但对原发灶和其他转移灶可择期全身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 |
|||||||||||
不良反应: |
较BCG少。皮下注射的局部有疼痛,可以引起肉芽肿,但不发展成为上皮样细胞与巨细胞,也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皮下注射或静滴可致畏寒、发热,偶见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在静滴CP前,可给氢化可的松50~100mg,以减轻毒副反应。 |
|||||||||||
相互作用: |
CP能加强全麻药物、催眠药物的作用,最好不合用。 | |||||||||||
注意事项: |
脉管疾病、孕妇、授乳妇女、儿童等禁用。置4℃以下保存。 | |||||||||||
疗效评价: |
CP与化疗合用,对肺癌、乳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有一定疗效。如小细胞肺癌的一年生存率化疗组和化疗合并CP组分别为3%和30%,转移性乳癌分别为35%和75%。癌性胸水病人胸膜腔注射CP亦有一定疗效。此外,CP可减轻放射线或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可使机体耐受致死量的射线和大剂量的化疗,防止白细胞大幅度下降,这可能与CP刺激骨髓干细胞的增生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