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384 |
总例数 | 202例 |
性别例数 | 男146例,女56例 |
治疗组例数 | 128例 |
对照组例数 | 74例 |
年龄区间 |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72.3岁;对照组:74.5岁 |
疾病 | 腹泻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膈下逐瘀汤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汤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组: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由当归6g,赤芍6g,川芎6g,红花6g,五灵脂9g,乌药6g,干姜6g,桃仁9g,延胡索9g,制香附6g,炙甘草9g,炒白术20g,破故纸9g,诃子9g,肉豆蔻6g,党参15g等基本组成。腰膝酸软、畏寒不温者,加炒杜仲15g,巴戟天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总量210ml,分3次,三餐后半小时各服7Oml。每周服5d,连服4周。对照组 采用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的补脾益肠丸口服,9g/次,3次/d;氟哌酸胶囊口服,O.2g/次,2次/d,限服l周。2组均以20d为1个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中医四诊所见,参照西医大便常规检查进行综合疗效评定。① 临床痊愈: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主症消除,舌苔、脉象基本恢复正常;②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且基本成形,或便溏每日1次,中医主症明显改善,舌苔、脉象好转;③好转: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中医主症有 所改观,舌苔由厚白腻渐为薄白苔;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有加重,中医主症无明显改变。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