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059 |
总例数 | 50例 |
性别例数 | 男36例,女14例 |
治疗组例数 | 50例 |
对照组例数 | |
年龄区间 | 28~76岁 |
平均年龄 | 52岁 |
疾病 | 肺癌并下呼吸道感染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克林霉素磷酸酯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Clindamycin Phosphate |
剂型 | |
规格 | 300mg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
用法用量 | 克林霉素膦酸酯,规格为每支300mg,用克林霉素每日1200~240Omg加入250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疗程7~14天,用药72小时无效者换用其他抗生素。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根据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断,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将痊愈和显效两项列入有效率统计。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1 疗效分析
用药后有效病例咳嗽、咳痰症状一般于3~5 天内明显好转或消失,肺部哕音一般在4~8 天内明显好转或消失,50例中发热者41例,用药后于3~5 天d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各种类型感染疗效见表1。
![]() 2 临床分离茵清除情况及药敏试验 所有患者均行口痰培养。痰标本采用清晨生理盐水漱口3次或口腔护理后用力深咳的口痰培养法,采集痰液标本,置于无菌盒内,于0.5 h内送检。结果50例患者中32例细菌培养阳性,分离出病原菌32株,治疗后清除28株,清除率87.5%。包括金葡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肺炎球菌10株(2株未清除),嗜血流感杆菌5株,铜绿假单孢菌5株(2株未清除),大肠埃希菌3株。分离出的32株细菌对克林霉素的药物敏感性见表2,总敏感率为93.8%。 ![]()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使用克林霉素膦酸酯发生毒副反应者10例,发生率20%,主要为轻度恶心、食欲下降,口苦。有1例使用克林霉素膦酸酯药物后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升高,半月后恢复正常,1例发生药物性皮疹,经抗过敏治疗后恢复。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