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154 |
总例数 | 83例 |
性别例数 | 男51例,女32例 |
治疗组例数 | |
对照组例数 | |
年龄区间 | 7个月~68岁 |
平均年龄 | 33.5岁 |
疾病 | 烧伤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磺胺嘧啶银糊剂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糊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早期发生休克15例。入院后即给予吸氧、输液等抗休克治疗。 补充液体对休克病人第1个24小时 。烧伤面积×体重(kg)×小儿2.0ml成人1.5ml,小儿加生理盐水每日100ml/kg,成人每天多加1000ml即可。其中胶体与晶体之比约为1:1。输液要掌握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原责补充;第2个24小时输胶体、电解质的量减半,生理盐水量不变,使血压维持在10~8kPa/8~6kPa,尿量每小时10ml。未休克病人均给予头胞唑啉钠、甲硝唑、抗炎适量补充电解质,预防胃应激性溃疡药物液体约2500ml生理需要量即可。控制感染早期应用青霉素钠(960万单位) 0.9%氯化钠500ml,或头胞唑啉钠6.0g 5%葡萄糖静滴控制感染。如果效果不明显,后期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并配以氟哌酸注射或甲硝唑静滴,氟哌酸注射液效果好且偶有过敏现象,用时需细心观察。烧伤创面处理创面处理是关键,早期则采用暴露、半暴露疗法,小儿配合较差的可采用包扎疗法。创面早期均采用磺胺嘧啶银糊剂治疗,创面较大者肉芽形成后植皮,不主张早期切痂植皮。大部分创面在10天术后愈者再用磺胺嘧啶银糊剂,效果则不太明显,配合自制药创面渗出较多、有腥臭味者用烧伤散,外撒于创面暴露或包扎,以后只对有渗出的创面清洗换药。对创面渗出不多,肉芽创面大者,则用蛋黄油沙外敷创面半暴露,促进肉芽及上皮细胞快速生长。 |
联合用药 | 自制烧伤散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本组治疗83例,治愈时间(2O,5±2.5)天与(8.5±2)天;治疗后期配合自制药物无1例发生菌血症和脓毒症。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