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646 |
总例数 | 42例 |
性别例数 | 男26例,16例 |
治疗组例数 | 21例 |
对照组例数 | 21例 |
年龄区间 | 治疗组:32~79岁;对照组:26~68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43.5岁;对照组:37.8岁 |
疾病 | 胃肠术后切口感染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阿米卡星喷雾剂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喷雾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成都制药四厂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术后发现切口局部脓肿形成,立即拆除缝线,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和线结,用3%H202、0.5%灭滴灵、O.1% 新洁尔灭溶液依次清洗。对照组用NS纱条,试验组用阿米卡星纱条疏松填塞切口,起湿敷和引流作用,每4~6天更换引流条。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本组检出病原菌生长3l例(73.8%).分离到菌株4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l6株(39%),革兰氏阴性杆菌22株(53.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8.19% ,大肠埃希氏杆菌16.9%,克雷伯氏杆菌16.9% ,居前三位.它们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是5o% 、73.9% 、42 9% 。感染切口经处理后,连续3天取切口渗液作细菌培养:试验组0% ;对照组仍有细菌生长3例,其中不动杆菌2例,沙雷氏菌1例。以裂口脓液消失,红肿消退,新鲜肉芽生长,可延期缝合所需天数作为比较标准。试验组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两组有明显差异(表1)。
表1 两组感染切口处理后不同时间愈合例数比较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