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741 |
总例数 | 19例 |
性别例数 | 男11例,女8例 |
治疗组例数 | 10例 |
对照组例数 | 9例 |
年龄区间 | 3月~6岁 |
平均年龄 | |
疾病 | 烧伤并创面严重真菌感染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克霉唑软膏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Clotrimazole Ointment |
剂型 | 软膏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方法:l9例患儿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入院后均即予静脉输液纠正休克。全部病例均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持续2周,在此期间不规则地使用地塞米松以降低高热。创面均采用包扎、半暴露或暴露疗法,并常规使用了氯霉素油纱包扎。由于使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及不规则使用激素,且创面受压、潮湿,伤后第2周发现患儿背部、臀部等受压创面明显加深,色泽变暗淡,出现散在白菌斑及虫咬状凹陷且迅速扩大,部分病例出现口腔粘膜白膜斑。拔除深静脉插管后,管尖及回抽液培养,其中l3例有念珠菌,6例为阴性。而创面培养全部发现念珠茵。以上所有病例发生创面深部及全身真菌感染后,立即停止使用所有静脉及局部抗生素,患儿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避免使用激素,并将患儿置于小儿人字床,定时翻身,减少创面受压。同时以血浆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并按常规剂量分别给予口服抗真菌药如克霉唑、氟康唑或酮康唑。在局部创面的处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积极清创,主动剪除已分离的痂皮,尽量剔除霉点。治疗组以克霉唑软膏加石蜡油纱布混合后(克霉唑软膏15g加石蜡油小纱布混合,最大用量是克霉唑软膏90g)单层覆盖创面包扎,每天换药1次。而对照组则5例采用复合碘外敷并包扎创面,另4例采用暴露疗法。 |
联合用药 | 氟康唑或酮康唑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治疗组:l0例患儿在使用克霉唑软膏连续换药l0天后,其中9例创面培养已无真菌生长。创面干净,肉芽组织新鲜。2周后行自体植皮术,创面愈合。另1例烧伤面积为58%的患儿创面较深,白菌斑较广,身体营养状况较差,在换药l0天后创面培养仍有真菌生长,创面呈肉芽组织状,干燥、平坦。经讨论,尝试强行手术,将患儿背部及臀部之真菌创面削除再覆盖自体皮,术后无再用克霉唑软膏包扎。随即发现术后创面霉菌继续迅速生长,植皮失败。其后,此例患儿再以克霉唑软膏包扎l0天,创面培养再无真菌生长后,方再次行植皮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出院。对照组9例中,5例采用复合碘外涂创面并包扎,3例成活,2例死亡。4例采用暴露疗法,均死亡(P<0.05)。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