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611 |
总例数 | 106例 |
性别例数 | 男7O例,女36例 |
治疗组例数 | 50例 |
对照组例数 | 亚胺培南治疗组26例,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治疗组3O例 |
年龄区间 | 14~65岁 |
平均年龄 | (32 14)岁 |
疾病 | 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时发热 |
并发症 | 碳青霉烯类链接图片\0611-a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时发热的经验治疗.doc |
药品通用名称 | 注射用美罗培南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Meropenem for Injection |
剂型 | 粉针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头孢他啶每日4~6g,分2~3次静脉输注,同时联合应用阿米卡星每日0.4 g;亚胺培南每日2~3g,单药治疗分3~4次静脉输注;美罗培南每日2~3g,单药治疗分3~ 4次静脉输注。所有抗生素至少应用3天以上,临床判断无效则更换抗生素。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3天。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结合卫生部1988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对3种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痊愈:应用3~4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并保持3 天以上。显效:应用3~4天后体温明显下降但未至正常。进步:应用3~4 天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不够明显。无效:应用3~4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改用或加用其他药物者。痊愈和显效定义为治疗成功,进步和无效定义为治疗失败。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治疗组3O例,亚胺培南治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治疗组3O例,亚胺培南治疗组26例,美罗培南治疗组5O例的临床资料见表1。3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比例、WBC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疾病状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临床疗效见表3。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严重感染的临床总有效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美罗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亚胺培南比较(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 治疗失败病例的进一步观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失败的27例中,肛门周围脓肿未切开6例,合并结核病死亡1例,加用万古霉素治疗后显效6例(血培养缓症链球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1例),加用抗真菌治疗后显效7例(细菌培养阳性同时合并有白念珠菌3例),经多药联合治疗无效死亡7例。头孢他啶组治疗失败的21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换用亚胺培南,另一组换用美罗培南。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WBC、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疾病状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疗效见表4。 换用亚胺培南的10例中8例治疗有效;治疗失败的2例中的1例咽拭子培养为MRSE与粪肠球 菌,换用美罗培南治疗后体温下降;1例血培养出洛菲不动杆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敏感,但用亚胺培不动杆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敏感,但用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后仍无效,联合包括万古霉素在内的数种抗生素后仍然无效,抗真菌治疗也无效。换用美罗培南的11例患者中9例治疗有效,治疗失败的2例中有1例为肛门周围脓肿,联合用包括万古霉素在内的数种抗生素无效,脓肿切开后体温下降;而另1例咽拭子培养出MRSE,换用亚胺培南后无效,加用阿米卡星后体温正常。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亚胺培南组的患者中有3例(11.5% )出现轻度呕吐,1例仅有恶心,均不影响正常用药,在停用亚胺培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在预处理阶段出现了癫痫小发作,考虑与亚胺培南的使用有关,但不能完全除外马利兰的不良反应。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