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607
|
总例数
|
198例
|
性别例数
|
男100例,女98例
|
治疗组例数
|
88例,男51例,女37例
|
对照组例数
|
110例,男49例,女61例
|
年龄区间
|
治疗组:14~74岁,对照组:14~68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30岁,对照组32岁
|
疾病
|
恶性血液病细菌感染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粉针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用法为0.5 g,6~8 小时1次,或联合丁胺卡那霉素0.4 g,每日1次。WBC<1X 109/L者全部合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至WBC3 X 10 9/L停用。其中53例同时加用静脉注射用人丙种球蛋白5~10g,每日或隔日1次。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1.临床疗效: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单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联合氨基糖苷类组的总有效率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3,P>0.05)。其中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单药组ANC<1×109/L的有效率为76.5% ,ANC≥1×109/L的有效率为83.5%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705,P>0.05),两组的疗程及用药总剂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ANC的数量与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的疗效、疗程、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但ANC减少持续1周以上者有效率则显著低于1周以下者(70.7% ,87.2% ,(x2=3.665,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与否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疗程及疗效亦无显著性影响(P>0.05),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各感染部位的疗效、疗程均相近(P>0.05)。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单药治疗组18例无效的患者,12例加用万古霉素后治愈;3例考虑为癌性发热;3例交叉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组后1例治愈,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另1例换用其他抗生素后治愈。
2.细菌学效果(表2):用药前对88例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单药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培养或其他相关标本的培养,共检出细菌58株。细菌检出阳性率为65.9% ,清除50株,总清除率为86.2% ,1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偏低,仅61.5%(8/13),其他各种细菌的清除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23,P=0.571)。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88例单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患者中7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其中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ALT增高1例,AST增高1例,BUN升高1例,皮疹1例。所有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停药对症处理后自行消失。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