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320
|
总例数
|
98例
|
性别例数
|
|
治疗组例数
|
50例
|
对照组例数
|
48例
|
年龄区间
|
36~72岁
|
平均年龄
|
|
疾病
|
高血压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雷米普利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Ramipril
|
剂型
|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组口服雷米普利2.5mg/d,2周后血压下降达有效水平则以原剂量维持至结束,未达有效水平者增至5mg/d,全疗程6周;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12.5mg,3次/d,未达有效水平者增至75mg/d。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显效:DBP下降≥1.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7kPa以上;有效:DBP下降未达1.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2.5kPa,如为收缩期高血压,SBP下降≥4.OkPa亦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统计学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① 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分别为27、17、4例,91.7%。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 心率变化:治疗组治疗前(76±6.5)次/min,治疗后(75.0±6.0)次/min;对照组治
疗前(79.7±5.6)次/min,治疗后(78.9±5.1)次/min,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BPM变化:治疗组治疗前SBP、DBP分别为(22.7±2.1)和(12.7±0.7)kPa,治疗后为(18.0±0.7)和(10.9±0.5)kPa。按照
1988年FDA推荐的降压作用的谷峰值(T:P)比率,SBP为56.8%,DBP为61.4%。而白昼治疗前后SBP为(22.7±1.5)kPa和(19.1±0.8)kPa,DBP为(12.5±0.7)kPa和(11.1±0.5)kPa。夜间SBP为(22.6±2.9)kPa和(18.8±0.7)kPa,DBP为(12.6±0.8)kPa和(10.7±0.4)kPa。④ 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前后UCG测定结果见表1。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治疗组咳嗽3例,口干2例,皮疹1例;对照组咳嗽5例,口干3例,皮肤色素脱落1例。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