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30825 |
总例数 | 80例 |
性别例数 | 男52例,女28例 |
治疗组例数 | 40例 |
对照组例数 | 40例 |
年龄区间 |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65.03±13.11岁;对照组:63.43±12.96岁 |
疾病 | 急性脑出血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脑血通颗粒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颗粒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低流量吸氧;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一般支持疗法;颅内压过高时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每6~12小时1次,对心功能不全者则加用速尿静脉推注或肌注;合并感染者则予有效抗生素;舒张压超过100mmHg者给予降压药;积极处理应激性溃疡、心及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治疗组加服(昏迷者鼻饲)脑血通颗粒,每次5g,每日4次;对照组加服清开灵颗粒,每次6g,每日4次。两组均治疗20d后统计疗效。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按文献方法执行,治疗前满分28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以百分数表示。基本痊愈为≥85% ,显效为≥50% ,有效为≥20% ,无效为<20%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两组总疗效及治疗前后中风积分比较两组总疗效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中风积分(15.75±6.55)分,治疗后降至(6.32±3.3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中风积分分别为(16.50±4.08)分和(9.56±4.18)分,两组治疗后中风积分均下降(P <0.01),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1)。
治疗组中医证类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疗效最好,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其次,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两证疗效一般。中经络各证类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脏腑各证类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ADL及脑血肿、脑水肿分级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ADL及脑血肿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前脑水肿分级属B级26例、C级8例、D级6例,治疗后为A级20例、B级15例、C级4例、D级1例;对照组治疗前B级24例、C级9例、D级7例,治疗后为A级18例、B级12例、C级6例、D级4例。两组治疗后脑水肿均有改善(P <0.01),而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佳(P <0.O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4。结果示两组治疗后多项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佳(P <0.05)。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