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816 |
总例数 | 60例 |
性别例数 | 男40例,女20例 |
治疗组例数 | 30例,男21例,女9例 |
对照组例数 | 30例,男19例,女11例 |
年龄区间 | 治疗组44~64岁;对照组45~62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57.8岁;对照组58.1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消渴丸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丸剂 |
规格 | 0.3g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河南宛西制药厂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对照组:口服消渴丸(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每次8粒(0.3g/粒),每日3次,3周为1疗程.连服1~3疗程。治疗组:除用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以外,配合针刺及推拿治疗。取风池、肺俞、脾俞、胃俞、胰俞、三焦俞、大椎、至阳、命门、阳关、膻中、关元、台谷、肩井、太白、关元、公孙、太溪、昆仓、三阴交、足三里。先用补法行针刺治疗,大椎、至阳、命门、关元、足三里用温针灸法,留针20分钟;然后运用推拿循经疏导、点穴,每日治疗1次。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10%~29%;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临床疗效:见表1 。从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相关症状复常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见表2 、表3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诸症状复常率显著提高(P<0.05)。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皆有不同程度降低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