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889
|
总例数
|
58例
|
性别例数
|
男30例,女28例
|
治疗组例数
|
58例
|
对照组例数
|
0例
|
年龄区间
|
28~56岁
|
平均年龄
|
40.4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消渴方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汤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自拟消渴方(组成:黄芪30g,苍术15g,白术15g,茯苓15g,葛根15g,天花粉15g,知母15g,党参10g,丹参10g,红花10g),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热煎煮30分钟,滤取煎液,复渣煎煮时间同前,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约300ml,早晚饭前温服,每日1剂。辩证加减:便秘,口臭者加大黄下泻胃热;烦渴饮引甚者加生石膏辛凉清胃;能食善饥,时觉中空者,加熟地、黄连、生石膏以填补真阴而降胃火;血糖高者加芡实、覆盆子以摄其精;血压高者加石决明、生龙牡、夜交藤以镇静安神;腰腿疼痛者,加桑寄生、续断、牛膝、木瓜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规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FPG<7.0mmol/L,P2hPG<8.3mmol/L或血糖较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PG<8.3mmol/L,P2hPG<10.0mmol/L,或血糖较前下降10%~29%;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显效:39例,占67.24%;有效:15例,占25.86%;无效:4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5例服药后出现轻度上腹部不适,便稀,持续2~4天自愈,疗程结束均未见肝、肾功能及三大常规异常。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