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423 |
总例数 | 58例 |
性别例数 | 男30例,女28例 |
治疗组例数 | 28例 |
对照组例数 | 30例 |
年龄区间 | 年龄30~70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年龄52.46±8.7岁,对照组:年龄50.35±9.25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那格列奈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Nateglinide |
剂型 | 片剂 |
规格 | 30mg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那格列奈:湖北丝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本临床观察分为3期:清洗期2周、8周剂量调整期,4周剂量维持期。① 在清洗阶段,只进行运动及饮食治疗或 仅口服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并记录患者进行一般治疗的资料及血糖控制情况;②剂量调整期按以下方法,治疗0周,餐前5~1O分钟服用药物,1片,3次/天;治疗2周空腹血糖3.5~13.0mmol/L者剂量不变, ≤3.5mmol/L或≥ 13.0mmol/L者,3天内复查,仍≤3.5mmol/L或≥13.0mmol/L者退出:治疗4周,空腹血糖 3.5~8.5mmol/L者剂量不变,≤3.5 |
联合用药 | 口服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及HbA1c变化患者接受瑞格列奈治疗结束时,4.5mg/天 13例。3.0mg/天 5例,1.5mg/天 12例;那格列奈治疗结束时,270mg/天 12例,180mg/天 8例,90mg/天 8例。其治疗前后的血糖和HbA1c变化见表2。 治疗0~12周空腹血糖,两组间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与治疗0周相比较,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的HbA1c水平在12周时分别较治疗开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本研究过程中两组出现与药物有关不良事件共计12例次,那格列奈组6例次,瑞格列奈组6例.其中那格列奈组低血糖反应1例,轻度白细胞减少1例、轻度高胆固醇血症2例,胆红素血症1例,血尿素氮增加1例。瑞格列奈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2例,胆红素血症1例,蛋白尿1例,泌尿系感染2例。均能自行缓解。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