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059
|
总例数
|
165例
|
性别例数
|
治疗组:男45例,女41例;对照组:男43例,女36例
|
治疗组例数
|
86例
|
对照组例数
|
79例
|
年龄区间
|
治疗组:31~72岁;对照组:30~71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55岁;对照组:56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二甲双胍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中药协定处方消渴汤加减结合西药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 中医疗法以益气养阴、活血生津为治疗原则。协定处方消渴汤组成:生地黄30 g、黄芪30 g、葛根30 g、山药10 g、佛手10 g、知母10 g、天花粉20 g、丹参15 g、桃仁10 g、山萸肉10 g。加减:实热甚加生石膏30 g;口渴甚加麦冬20 g;大便秘结加大黄10 g;脾虚便溏加陈皮5 g.去生地黄和天花粉:尿多混浊加益智仁10 g、桑螵蛸10 g;血脂高加山楂10 g、虎杖10g;胸闷心悸、舌质瘀紫加人参10
|
联合用药
|
吡格列酮
|
疗效评价标准
|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三多症状消失。有效: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三多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三多症状改善不明显。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x2=5.83,P<0.05)。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除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得到改善外,伴随的头晕腰酸、口干口渴、疲倦乏力、虚汗气短、胸闷肋痛、便结尿浊、失眠多梦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除糖尿病本身症状改善外,其伴随症状的改善不明显。※\降血糖药数据库\降血糖药图片\1059※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用药30天内.两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服药期间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多气、腹痛、腹泻等,而治疗组仅有3例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且症状较轻微,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减轻。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