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190 |
总例数 | 68例 |
性别例数 | 男28例,女40例 |
治疗组例数 | 34例 |
对照组例数 | 34例 |
年龄区间 | 37~68岁 |
平均年龄 |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二甲双胍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罗格列酮组加用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二甲双胍组加用二甲双胍250mg,每天3次。共12周,治疗期间均不用或停用1个月以上降脂、抗凝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1.治疗前后FBG、2hBG及HbA1C的比较:罗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BG及HbA1 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O1),但治疗后两组FBG、2hBG及HbA1C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降血糖效果相似。见表1。2.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nNs及IRI的比较:罗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及I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的两组FINS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罗格列酮组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提示二者对IR均有改善,但前者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罗格列酮组有I例于服药后1周后出现明显的脸面和四肢水肿,于利尿剂治疗后症状缓解。有3例用药中出现AST轻度升高,但均未超过正常上限的2.5倍,严密观测下继续用药。两组中各有1例出现单次轻度低血糖(FBG分别为2.6mmol/L,2.8 mmol/L)。二甲双胍组4例出现轻胃肠道反应,未作特殊处理。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