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941
|
总例数
|
306例
|
性别例数
|
男180例,女126例
|
治疗组例数
|
306例
|
对照组例数
|
|
年龄区间
|
34~76岁
|
平均年龄
|
57±11岁
|
疾病
|
糖尿病
|
并发症
|
周围神经病变
|
药品通用名称
|
消渴痹通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自制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本研究为开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将继续其通常的糖尿病治疗,即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我院院内制剂消渴痹通口服,每次4~6粒,每日3次,一般4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
联合用药
|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
|
疗效评价标准
|
①痊愈:指原症状消失,半年后原症状未再出现,且程度大为减轻,音叉振动觉提高≥5秒,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提高一级(即由消失→减弱;减弱→正常);②好转:指原症状出现时间仅有以前的一半以下,且程度大为减轻,音叉振动觉提高<5秒,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同一级别内,但稍有改善;③无效:指原症状虽有减轻但不明显,音叉振动觉无提高,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临床疗效:痊愈114例(37.5%),显效129例(42.16%),好转33例,无效30例(9.8%),总有效率达90.2%。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表1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轻者比较重者疗效显著,即仅有肢体麻木,疼痛,软弱无力者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一旦出现皮肤触觉减退或消失,肢体痛觉迟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疗效较差。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表2示治疗后全血黏度低、中、高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显著升高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