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742 |
总例数 | 60例 |
性别例数 | 男32例,女28例 |
治疗组例数 | 60例,男32例,女28例 |
对照组例数 | 0例 |
年龄区间 | 48~72岁 |
平均年龄 | (56±10.6)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健脾升清饮 |
药品商品名称 | |
药品英文名称 | |
剂型 | 汤剂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中药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60例仍继续服用原降糖药物(纯西药制剂,不含中药成分),在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等均维持2周不变情况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30例。治疗组增服健脾升清饮:黄芪60g,山药、太子参各30g,白术、茯苓、葛根各15g,苍术、金樱子、鸡内金各10g。若阴虚者加生地、玄参、麦冬;胃热者加石膏、知母、天花粉;血瘀者加丹参、红花、蜈蚣;湿热者加黄连、蔻仁、苏叶。对照组增服玉泉丸煎剂。两组并同时配台饮食治疗与运动治疗,疗程均为4周。 |
联合用药 | |
疗效评价标准 | 按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t2检验。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1.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乏力最高(90%),提示该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脾气虚弱的病理表现,其他依次为多饮(78.3%)、多尿(78.3%)、多食(38.3%)。经治疗,乏力症状的改善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对多饮、多食、多尿的影响,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 。 2.临床症状变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P<0.O1)。但餐后血糖,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