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552 |
总例数 | 85例 |
性别例数 | 男50例,女35例 |
治疗组例数 | 45例 |
对照组例数 | 40例 |
年龄区间 | 40~71岁 |
平均年龄 | 治疗组:(55±12)岁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发症 | |
药品通用名称 | 盐酸吡格列酮 |
药品商品名称 | 瑞彤 |
药品英文名称 | Pioglitazon |
剂型 | |
规格 | |
批准文号 | |
生产厂家 | |
分类 | 化学药品 |
用药目的 | 治疗 |
用法用量 | 参试者T2DM组在观察期内。原先已在使用磺脲类药物(SU)和双胍类药物及糖苷酶抑制剂者,原剂量保持不变(若有低血糖发生则调整剂量),饮食及运动相对恒定,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30mg/天。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等指标,查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 |
联合用药 | 磺脲类药物(SU)和双胍类药物及糖苷酶抑制剂 |
疗效评价标准 | |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
1.试验前两组对象一般临床资料(表1)与NC相比,HbAlc、ACR、TG、TC、ET、HsCRP、SBP、DBP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2.T2DM 组经盐酸吡格列酮(瑞彤)干预3个月后(表2)与治疗前相比HbAlc、ACR、TG、SBP、ET及ISI均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本研究报道不良反应 | |
其他报道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