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66-68 |
剂型 | |
药物组成 | 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脑缺血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等,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E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及尾状核ET-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和尾状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脑区(P<0.05,P<0.01)。脑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脑缺血诱导的ET-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