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2):45-4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50g,大黄10g,熟地黄15g,冬虫夏草10g,白花蛇舌草15g,益母草25g,香草100g,丹参15g,甘草10g等。 |
加减 | 夜尿明显加山药、山茱萸、益智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加杜仲、菟丝子、锁阳;口干咽燥、溲黄便干加知母、黄柏、女贞子;便秘加生大黄等。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肾衰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国欣等,观察了参黄草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两组,均先纠正各种并发症,如降压、降血糖、抗感染、抗凝、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必需氨基酸等。并给予低蛋白、低磷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日,磷10mg/kg/日,保证热量为126kj/kg/日。本组并用参黄草合剂,对照组并用包醛氧化淀粉(天津大学制药厂生产)每次10g,日3次温开水送服。两组疗程4-6周。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增加≥30%,血清肌酐(Scr)降低≥50%。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Ccr增加在5-30%之间,Scr降低5-50%之间。无效:不符合上述条件者。结果:本组42例,治疗前后Scr、尿素氮、Ccr的均数差分别为111.05±88.13、6.92±4.53、-7.62±7.30,对照组20例,分别为11.44±26.53、5.74±26.53、-0.98±2.44;本组尿β2微球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均数差分别为0.11±0.06、-7.25±2.96、-9.25±5.50,对照组分别为0.03±0.05、-0.625±1.46、-1.500±3.5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