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广东医学2002,23(4):432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10g,葛根20g,黄芩10g,香薷10g,青蒿10g(后下),银花10g,青天葵10g,扁豆花8g,藿香10g,甘草6g。 |
加减 | 暑热偏盛,高热,口竭,口臭加石膏30g;暑湿偏盛发热较轻,困倦 ,纳呆,便溏加佩兰10g,川朴10g;咽痛加板蓝根15g;咳甚加前胡10g。 |
功效 | 清热化湿 |
主治 | 暑邪发热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2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双虹等,观察了柴葛香薷饮治疗小儿暑邪发热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柴葛香薷饮,对照组用病毒唑或阿莫西林口服,并用扑热息痛对症治疗。疗效标准:显效: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服药-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服药72小时体温无下降,症状无改善。结果:本组52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50例,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