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4-17 |
剂型 | |
药物组成 | 大黄6g,黄连6g,姜黄9g,鱼腥草15g,泽泻5g,莪术9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肝豆状核变性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合肥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胡文彬等,观察了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32例HLD患者治疗前检测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于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后,对治疗前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改变的患者进行复查。结果:HLD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VEEG、EMG及BAEP的有效率依次71.43%5/7例)、70.00%(7/10例)、66.67%(20/30例),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LD患者治疗前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IPL)均较健康对照组延长(P<0.05,P<0.01);治疗后Ⅲ-Ⅴ、Ⅰ-Ⅴ波IPL均有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LD有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肝豆片Ⅰ号能改善HLD患者异常的神经电生理。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