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3):10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连翘6g,葛根6g,甘草6g,当归6g,柴胡10g,赤芍10g,桃仁24g,生地15g,红花15g,枳壳3g。 |
加减 | 脾虚加黄芪30g,党参30g;阳虚加附子10g,肉桂3g;便秘加大黄6g,枳壳10g;便血加三七3g,地榆15g;久泻加诃子10g,肉果10g;痛剧加乳香6g,没药6g。 |
功效 | 解毒生肌,活血化瘀,健脾渗湿,温中止泻。 |
主治 | 慢性结肠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宁波市江北人民医院周丽华等,观察了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中医学会肛肠会议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肠鸣、肛门下坠感,体检左下腹或右下腹压痛。大便呈习惯性改变和性状改变,大便秘结、或腹泻,或二者交替出现,次数增多,大便呈羊屎状或溏烂,便带粘液或少许鲜血;肠镜检查:肠粘膜血管影纹理粗乱,网状结构消失或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或呈粗糙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有糜烂,分泌物或成假息肉,结肠粘膜活检呈炎症反应;须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及其他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结肠炎。分为两组。本组用解毒活血汤,并用脐2号药膏(砂仁0.25g,肉桂0.25g,白豆蔻0.25g),在脐部神阙穴外敷。对照组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每次1.5g,日3次口服;用强的松10mg,日3次,并保留灌肠,日1次。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或遗留斑痕。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粘膜病变仅轻度改变。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肠镜检查病变均无改变或加重。结果:本组108例,脾胃湿热型56例,痊愈36例,有效19例,无效1例;脾虚湿滞型52例,痊愈3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对照组52例,痊愈16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5%。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1年内随访,本组复发12例,对照组复发5例,本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