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湖南中医杂志2002,18(1):8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10g,茯苓10g,党参10g,苍术10g,半夏10g,槟榔10g,乌药10g,黄连4g,蒲公英15g,吴茱萸3g,甘草6g。 |
加减 | |
功效 | 疏肝理气,泻热消痞,健脾和胃。 |
主治 | 消化不良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湖南省金融康复医院何俊辉,观察了理气泻热消痞汤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消化学会拟定的标准。上腹部、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烧心超过4周,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B超、X线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分为两组。本组用理气泻热消痞汤,对照组用吗丁啉每次10mg,日3次饭前15-30分钟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70%-90%。有效: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35%-69.9%。无效: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35%。结果:本组35例,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对照组30例,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本组临床症状2项(嗳气呃逆、口干口苦)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症状评分2项(胃脘胀痛、7项症状平均值)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两组病理变化:本组20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5例,显效1例,有效6例,无效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46.7%。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