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2):122-127 |
剂型 |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成都中医药大学蒋灵芝等,对麻黄汤致汗腺分泌活动的作用及机理从超微结构水平上进行了探讨。采用常规的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普通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对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进行观察,以毛果芸香碱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大鼠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麻醉状态时,麻黄汤无明显发汗作用,而发汗工具药毛果芸香碱的发汗作用不受影响;当大鼠处于正常情况时,随麻黄汤剂量的增加,其致大鼠足跖汗腺的腺体分泌部增大,腺上皮细胞空泡率增加,超微结构改变越显著,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毛果芸香碱组比较:麻黄汤的发汗高峰时间在用药后2小时,发汗强度较弱但持久,两者超微结构改变不同。麻黄汤高剂量组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其发汗机理和汗液成分与毛果芸香碱有所不同,发汗途径以中枢神经作用为主。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