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12(1):1-3 |
剂型 | |
药物组成 | 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芎、菊花、蔓荆子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白内障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詹敏等,观察了内障丸对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将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以50%D-半乳糖生理盐水注射液作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内障丸水煎剂灌胃。28天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及纤维细胞结构。结果:在模型组中混浊晶状体的细胞间连接被破坏,有不同程度的液化现象,细胞膜结构被破坏,胞质密度改变。内障丸组的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清晰、完整,而高剂量组的晶状体细胞结构完整性优于中剂量组。内障丸具有保护晶状体细胞结构和延缓细胞变性过程的作用;延缓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