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29-32 |
剂型 | |
药物组成 | 野菊花、夏枯草、重楼、半边莲、水蛭、大黄、陈皮、川芎等。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活血逐瘀。 |
主治 | 中风病先兆证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10g,日3次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常富业等,观察了脑宁康防治中风病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者可达几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使脑梗死的前驱发作;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多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分为两组。本组用脑宁康颗粒,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25mg,日3次饭后30分钟服。两组均以14日为1疗程。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显效:疗效百分数为60%-94%。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9%。无效:疗效百分数<20%,乃至疗效百分数为负数,甚至发生中风。结果:本组46例,治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46例,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4%;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本组随访1年内中风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阵发性眩晕、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筋惕肉 、短暂性言语謇涩、头胀痛、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发作性偏身麻木、瞬时性视物昏瞀、一过性偏身瘫软、手指麻木、口干口苦)本组治疗后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本组血脂、血糖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Ⅰ)本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除外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凝血因子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