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1):59 |
剂型 | 胶囊 |
药物组成 | 车前子、丁香、吴茱萸、胡椒、肉桂各等份。 |
加减 | |
功效 | 温肾暖脾,行气化湿。 |
主治 | 小儿泄泻 |
制备方法 | 上药焙干,各研细末和匀,另按比例加入麝香少量装入0号胶囊备用(每粒含生药0.5g)。 |
用法用量 | 每次1-3粒倒出药粉,用生姜汁和匀外贴神厥穴(肚脐),并压一干棉球,再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每2-3日换1次。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金亚诚,观察了脐疗胶囊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脐疗胶囊,在治疗期间均应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伴有酸中毒者用静脉补液纠酸治疗。必要时辅以中药及推拿。并辨证治疗,伤食泻:加芒硝粉20g与脐疗胶囊混合敷与脐上,每2-3日换药1次。风寒泻:用藿香正气水将脐疗胶囊粉调成糊状涂于脐上,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每3日换1次。脾虚泻:用生姜汁调脐疗胶囊药粉涂于脐上,外加盐附子捣烂和肉桂末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足底涌泉穴。另嘱患儿家长不定时给患儿揉脐,用掌心或掌根按在患儿脐部,旋转揉动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或指罗纹面在尾椎骨端(龟尾穴)揉5分钟,再在骶椎两侧揉5分钟。对照组用痢特灵、黄连素、多酶片等药物,剂量按年龄体重计算,治疗3日。疗效标准:痊愈:大便转为成形黄色软便,每日1-2次,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细胞偶见。无效:大便次数及水份不减少,或症状加重。结果:本组50例,痊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30例,痊愈7例,好转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