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四川中医2002,20(1):40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炙鳖甲、丹皮、栀子、生地、黄芪、白术、茯苓、生牡蛎、内金、山楂、茵陈、马鞭草。 |
加减 | 偏于脾虚加党参、山药、扁豆、莲子、苡仁、砂仁、橘皮等;偏于肝肾阴虚加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沙参、麦冬等;偏于血瘀加桃仁、红花、地鳖虫、赤芍、三七粉、穿山甲、鸡血藤等;对于蛋白倒置,重用健脾药,并用三七粉、水牛角;对于有残留黄疸加青黛、明矾等。 |
功效 | 健脾舒肝,软坚化瘀。 |
主治 | 肝脾肿大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1-2丸,日2-3次,3个月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银川市中医医院尤敏等,观察了强肝软坚丸治疗肝脾肿大的临床疗效。用强肝软坚丸(是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所韩经寰先生的“强肝软坚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银川市中医医院制剂科加工成丸剂,每丸10g),用1-4个疗程。对于早期肝硬化,病情较重,应先用强肝软坚汤加减,待病情稳定后,再配以丸剂。疗效标准:显效:肝脾肿大回缩至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正常改善。有效:肝脾肿大有回缩,但尚未达到正常范围,肝功能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肝及脾肿大未见回缩,肝功能异常,症状未减轻。结果:本组30例,肝炎纤维化者经1-2个疗程治疗,显效11例,有效8例。早期肝硬化者经2-4个疗程治疗,或更长的时间,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