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5(7):775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鼽嚏汤1号:黄芪25g,白术10g,防风10g,苍耳子10g,白芷10g,辛夷10g,僵蚕10g,五味子10g,菊花15g,甘草6g。鼽嚏汤2号:黄芪25g,炙甘草6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五味子10g,苍耳子10g,乌梅10g。鼽嚏汤3号: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熟地黄10g,山药10g,鹿角胶10g,当归15g,山茱萸10g,枸杞10g,杜仲10g,肉桂6g,制附子6g,菟丝子10g。 |
加减 | 三型均见肾阴不足之象,去附子、肉桂、鹿角胶,加麦冬、生地。 |
功效 | |
主治 | 过敏性鼻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张晓峰,观察了鼽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肺气虚弱型用鼽嚏汤1号,肺脾气虚型用鼽嚏汤2号,肺肾两虚型用鼽嚏汤3号。疗效标准:治愈:鼻塞、鼻痒、喷嚏症状消失,鼻腔粘膜淡红,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仅受寒后偶可出现,鼻腔粘膜淡红或灰暗,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或有少许粘白涕。有效:鼻塞、流清涕、喷嚏症状较前减轻,鼻腔粘膜苍白灰暗或淡红。无效:服药后症状无变化。结果:本组62例,治愈3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