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160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6g,郁金12g,槟榔12g,丹皮10g,制香附10g,枳实10g,厚朴10g,白术10g,白芨10g,乌药10g,丹参30g,蒲公英30g。 |
加减 | |
功效 |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活血消胀通便。 |
主治 | 胃脘痛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新邵县人民医院唐晚生,观察了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按《新药(中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王净净,龙俊杰主编.中医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242-243.)的诊断标准,具有胃部疼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在治疗用药前1周内经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和慢性消化性溃疡改变,血清HP抗体阳性和或胃镜下活检HP阳性;排除心、肝、肾及其他严重并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疏肝和胃汤,对照组用阿莫西林0.5g;灭滴灵0.4g;均日3次口服;西米替丁0.2g,日2次口服;萎缩性胃炎加维酶素每次0.8g,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30日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效标准:参照《新药(中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王净净,龙俊杰主编.中医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242-243.)。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及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胃镜及理化检查显著改善。好转:临床症状好转,但疼痛减轻,持续时间缩短,胃镜及理化检查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无改变。结果:本组44例,痊愈15例,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44例,痊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0.45%。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2项(胀满、嗳气吞酸)本组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血清HP抗体转阴率本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