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四川中医2002,20(3):3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30g,白芍30g,当归15g,炒枳实15g,乌贼骨20g,白芨20g,炒柴胡12g,皂角刺12g,五灵脂12g,蒲黄12g。 |
加减 | 气滞腹胀者加厚朴15g,大腹皮15g;兼热者加蒲公英20g,黄连6g,生大黄2g;兼寒者加荜澄茄12g,公丁香6g;兼胃阴虚者加花粉15g,石斛15g;恶心、嗳气频频者加藿香15g,旋复花15g;黑便者加茜草15g;夜间痛甚者加延胡15g,九香虫21g。 |
功效 | 疏肝理脾和胃,行气化瘀,益气和血,生肌敛疮。 |
主治 | 消化性溃疡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3次于餐前或餐后2小时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玉溪市中医院张晋云等,观察了疏肝理脾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本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本组用自拟疏肝理脾愈疡汤,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日2次口服;硫糖铝片1.0g,阿莫西林胶囊0.5g,均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其中对照组阿莫西林疗程2周),治疗期间宜调摄情志,注意饮食及劳作,停药1周后复查胃口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疗效标准:参照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胃镜检查溃疡面消失,胃(十二指肠)粘膜接近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胃镜下溃疡进入愈合期。无效:症状无减轻,胃镜检查无改变。结果:本组120例,治愈62例,有效51例,无效7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40例,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复发13,总有效率7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