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实用医学2002,7(2):12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郁金10g,五味子9g,三棱12g,莪术12g,山萸肉15g,磁石20g(先煎),炙甘草6g。 |
加减 | 恶心、呕吐加半夏10g,茯苓15g;失眠加炒枣仁15g,夜交藤30g;伴有眩晕加菊花10g,白蒺藜12g;高血压加牛膝15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 |
功效 | 疏发肝气,活血通窍,滋补肝肾。 |
主治 | 神经性耳鸣耳聋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青田县人民医院陈忠伟,观察了四逆散加味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即耳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病因不明,可伴耳鸣、恶心、呕吐,但反复反作;无其它颅神经症状;初诊时纯音听阈平均值(PTA)>30dB。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四逆散加味,对照组常规用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如罂粟碱60mg,加10%葡萄糖液500ml,日1次静滴;并用烟酸50mg,三磷酸腺苷40mg,日3次口服。两组均10日为1疗程,用2个疗程。疗效标准:痊愈:服药1个疗程内,自觉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提高,电测听检查听力正常。显效:在服药2个疗程内,自觉听力有好转,耳鸣头晕减轻,电测听检查结果显示比服药前听阈提高30dB以上。有效:在服药2个疗程内,自觉听力有好转,耳鸣减轻,电测听检查结果显示比服药前听阈提高20dB以上。无效:服药2个疗程,自觉耳鸣耳聋无改善,电测听结果显示原听力无变化。结果:本组40例,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32例,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