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国医论坛2002,17(1):39-40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川芎30g,白芷10g,细辛3g,地龙15g,白芍20g,丹参30g,菊花10g,蔓荆子10g。 |
加减 | 伴性情急躁,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属肝胆湿热加龙胆草10g,栀子10g;疼痛每遇寒冷而加重,脉浮紧,苔白,属风寒外袭者加制川乌10g,细辛重用至5g;颜面阵发性剧痛,有灼热感,遇热痛甚者加生石膏30g;伴有口干唇裂,口渴喜饮,舌红少苔等胃阴亏虚表现者加知母10g,麦冬15g;病程较长,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属久病入络者加全蝎10g,水蛭6g,姜黄15g。 |
功效 | 肝熄风,散寒清热,通络止痛。 |
主治 | 三叉神经痛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5剂为1疗程,最多不超过5个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宁阳县中医院宁廷春,观察了芎芷辛龙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芎芷辛龙汤。疗效标准:痊愈: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完全消失,诱发触发点疼痛不发作,随访2年不复发。有效:疼痛消失,2年内有发作但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诱发触发点疼痛不发作,病情稳定。无效:发作时疼痛程度、发作次数和间隔时间无改善。结果:本组40例,痊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25例,痊愈1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