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当归75g,白芍50g,川芎37.5g,熟地黄100g,香附(醋制)75g,木香12.5g,青皮12.5g,山楂(炭)75g,延胡索50g,炮姜12.5g,肉桂12.5g,丹参75g,茺蔚子25g,红花25g,益母草300g,五灵脂(醋炒)50g。 |
加减 | |
功效 | 活血散寒,调经止痛。 |
主治 | 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 |
制备方法 | 益母草、茺蔚子、丹参和熟地黄25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其余红花等12味及熟地黄75g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浓缩液(酌留部分包衣)与适量的水泛丸,用剩余的浓缩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次6-9g,日1-2次口服,临经时服用。 |
用药禁忌 | 孕妇禁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μm,外壁有刺,具3个萌发孔。厚壁组织碎片绿黄色,细胞类多角形或略延长,壁稍弯曲,有的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分隔纤维壁稍厚,非木化,斜纹孔明显。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约至125μm。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一面菲薄。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分泌细胞类圆形,含淡黄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细胞作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2)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醇5ml,冷浸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4μl、对照品溶液l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O: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