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桔梗100g,寒水石100g,薄荷100g,诃子(去核)100g,甘草100g,乌梅(去核)100g,青黛20g,硼砂(锻)20g,冰片20g。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利咽。 |
主治 | 用于声哑失音。 |
制备方法 | 青黛、冰片研细,其余桔梗等7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6g,每次1丸,日2-3次含化或口服。 |
用药禁忌 | 忌食烟、酒、辛辣之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清凉,味甜、酸、微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适量,切碎,置坩埚内,覆盖表面皿,加热,收集升华物,滴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2)取本品12g,切碎,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与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